议之处,我都很理解。我想说的是,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其实很不『文学」,它更接近于深度新闻调查或者是社会调查报告。
与其说它是,不如说它是新闻。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这样但有意思的是,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它在国内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刚才有同志说它追求猎奇,或者过于通俗。
这些情况确实都存在,但作为创作者,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的受欢迎,难道不是因为它们更贴合普通读者或者说是老百姓的阅读需求吗?难道不是因为它们强烈的介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吗?
林朝阳的论调让人耳目一新,在大家都把报告文学当文学讨论的时候,他却告诉大家这是新闻。
当大家关注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丶艺术性时,他又告诉大家应该关注作品是否贴近读者。
这种说法乍一听给很多人一种他是来搅局的感觉,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多年以来,林朝阳已经靠一部又一部作品赞足了资历,只差年纪,去年他获得了法国勒诺多文学奖后,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和威望已经在悄然间提升。
今年他又推动了庄重文文学奖的设立,无形之中已经拉开了与普通作家之间的距离。
在大家还都为了获奖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评奖的那一个。
当年《中国青年》搞过一个「五四青年文学奖」,林朝阳也去当过评委,但那只是一份杂志搞的评奖。
相比之下,庄重文文学奖的出身可高多了。
爱国港商捐资设立,文协丶文化部丶中华文学基金会等单位和机构倾力组织,30万元巨额奖金。
第一届评奖的声势便直追茅盾文学奖,不仅在读者群体当中受到了热议和肯定,也成为了文学界人人趋之若鹜的奖项。
这种身位和格局上的差距,让林朝阳的发言收获了在场众人的重视。
庄重文文学奖后,林朝阳第一次在文学界同仁面前亮相,讲话份量与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研讨会结束后,会场并没有立刻解散,大家有说有笑的聊着天,林朝阳成了话题中心,许多人都对刚结束时间不长的庄重文文学奖很感兴趣,想让林朝阳透露点内幕。
「我们这个评奖和大多数评奖其实没多大区别,主要的组织工作是由文协的同志们完成的—.
林朝阳挑了些评奖的趣事讲了讲,众人听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