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于谦望着被压缩的防线,依旧神情镇定无比的朝着山东卫指挥官韩斌下达了命令。
这是德胜门外明朝最后一支战备军,同时也是于谦的护卫军。当他们要出击迎敌的时候,就意味着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不胜则死。
与此同时,于谦缓缓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从身穿甲胃关闭城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好了康慨赴死的心理准备。
文官从来不仅仅有死谏一条路,于谦视为偶像的文天祥,就以文人之躯一路死战,最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德胜门外的危急场景,被战场上的传令兵不断通报给京师其他八门守军。
“叔父,我们是否驰援大司马?”
石亨的侄子石彪,听到传令兵的战报后,朝着身旁的叔父问了一句。
于谦下令出城迎战的时候,自己执掌德胜门一营兵马,把石亨安排到了原本都督陶瑾驻守的安定门。
原因是经历过顾兴祖的阜成门战事后,于谦实在不敢相信京营的这群勋戚二代,只能想办法填补京师九门的薄弱环节,避免被蒙古大军给洞穿。
石彪虽然客观而言,也算是武将二代,而且还跟石亨沾亲带故的。但是他骁勇善战,能挽强弓,善用大斧,早年间就在边疆戍边,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升任为指挥使,没有参杂丝毫的水分。
面对侄子的询问,石亨犹豫了数秒后,咬牙拒绝道:“不行,安定门的大军不能动!”
石亨此刻也是心急如焚,不说战场的紧急情况,单单于谦对他的恩情,就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恩人身处险境。
可问题是蒙古大军占据着绝对主动跟机动性,他们可以肆意的进攻任何一座城门。如果此时自己率领安定门的兵马驰援德胜门,那么万一有一队鞑虏进攻安定门怎么办?
这就是明朝军队始终无法摆脱的战略劣势,包括这次出城主动迎战,某种意义上也是基于机动性不足的无奈之举,放弃自己的守城优势引诱蒙古大军进行决战。
“那大司马危矣!”
石彪也有些急了,毕竟叔父能从大牢中放出来,后续还加官晋爵武清伯,于谦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人怎能不知恩图报?
“战场没有绝对的安全,包括你我!”
石亨依旧坚定回绝。
蒙古二十万以上的兵马,德胜门的空间最多就摆放五万人进攻,意味着还有十五万以上人马行踪未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