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皆感慨万千。
几日后,朱标召集京畿各地的乡贤与商贾代表,在商会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意座谈会。
大堂内,来自京畿各地的乡贤与商贾代表整齐落座,他们神情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满怀期待,还有的低声交谈着。
朱标端坐主位,身旁则是朱瀚,他的神色依旧如往常那般沉稳而威严。
朱标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开口:“各位父老乡亲,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正是为了听取你们的心声。商税改革已在京畿试点初见成效,但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本宫与皇叔都深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今日座谈,诸位尽可畅所欲言。”
此话一出,堂中先是一片寂静,许多人低头不语,似在斟酌如何开口。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拱手说道:“殿下,老朽是京畿乡下的农户。这几年粮价起伏,百姓日子越发艰难。听闻殿下推行商税改革,我想问一句,这项政策,真能惠及咱们这些庄稼汉吗?”
朱标听罢,神色认真地站起身,语气温和:“老人家,你提得好。商税改革确实以商贾为主,但归根结底,百姓才是朝廷政策的根本。商税清明之后,货物流通更便捷,粮价稳定自然指日可待。京畿百姓若有任何受商税影响的难处,本宫定会尽全力解决。”
老人听后,感激地点了点头,重新坐下。这时,一名身穿青布长袍的年轻商人站起,拱手说道:“殿下,小人来自顺天府。这些年来,我们那里虽产粮,却因路途遥远,加上层层关卡,粮价迟迟抬不上去。商税改革是否能惠及外府?又要多久才能推行到我们那里?”
朱标正欲开口,朱瀚微微一笑,先一步说道:“顺天府的情况,本王也曾耳闻。外府关卡繁多,确实是百姓与商贾的困扰之一。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京畿作为试点,是为探索最佳方法。待京畿试点成熟,我们会逐步推广,确保每一府州都能受益。”
年轻商人急忙追问:“王爷,那推广需要多久?若拖上三五年,小人恐怕等不起。”
朱标目光坚定,接过话题:“不需要三五年。本宫计划以半年为期,整理京畿试点的经验,随后推向顺天及周边府州。若改革能顺利推行,本宫向你承诺,明年此时,顺天府的粮食定会畅通无阻。”
听到这里,堂中许多人纷纷点头,议论声也逐渐热烈起来。
人群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布商站起,拱手说道:“殿下,王爷,小人有一事不解。商会虽为商贾设立,但如今乡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