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载坖很欣赏他,那就是他是极力支持一条鞭法的重臣之一。
吏部尚书,是高仪来担任。
历史上,隆庆帝临终之前安排了三个顾命大臣,前两个是高拱和张居正,最后一个就是高仪。
此人历史上没有特别出名的政绩,但为人温和,吏部和礼部他都当过尚书。
朱载坖选他的原因和隆庆帝的选择动机是一样的,那就是中立。
虽然历史上高仪由高拱推荐担任礼部尚书,却并没有依附于高拱。
估计这也是隆庆帝临终之前安排他当顾命大臣之一,让高拱和张居正之间扮演调和,调解的角色。
高拱被张居正赶出宫去一个月后,高仪寝食难安,吐血而亡。
虽然朱载坖信任高拱和张居正,但自己还是要在吏部尚书位子上安排一个相对中立的人。
一来是为了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因为历史上高拱就控制吏部尚书这个位子多次铲除异己。
二是在有些关键时刻,朱载坖可能需要强行推行政令,这个时候就需要换掉一些人。
所以,吏部尚书还是中立一些,听话一些的好。
礼部尚书,是吕调阳吕调阳,嘉靖29年榜眼,以清廉闻名朝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老臣。
礼部这个位子,朱载坖暂时不太重视,整个大明的文教这方面,朱载坖暂时也没空大力发展,就先按部就班的弄吧。
吕调阳已经步入官场20多年,资历,经验,名声都足够。
历史上他在礼部尚书这个位子上的表现也令人信服。
海瑞的刑部右侍郎由王宗沐接任。
杨博在内阁 ,并且已经担任了陕西顾问,所以也不能再当兵部尚书了。
霍冀,是朱载坖新任的兵部尚书。
霍冀,嘉靖23年进士,山西人,早年担任过陕西巡抚,在宁夏任职三年。
考虑到朱载坖未来五年的军事重心在西北,山西出身,任职陕西的霍冀来担任兵部尚书,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刑部尚书毛恺,过去一年让朱载坖满意,原地不动。
工部尚书潘季驯,虽然过去一年朱载坖的工作重心并不在治理水患上,但潘季驯的工作表现让朱载坖满意。
至于为什么治理黄河为什么不是朱载坖的重心工作?
很简单,没钱。
过去一年拨给工部的钱不多,河道衙门能得到的预算就更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