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初步的试探后,红军的第二波进攻显然是上了强度,准备来真的了。
当无人机蜂群进入激光炮3KM的有效射程范围后,杜蒙也毫不犹豫地选择让高地的四台D1型无畏战车一起拦截。
于是乌泱泱的蜂群,顶着每秒几十架的损失,飞蛾扑火般地冲向高地。
红军通过初步的交锋,已经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了这门激光炮点爆无人机的时间是在0.05-1S左右,
距离越近,越接近于秒杀!
这个效率,简直有点无敌了。
但简景森并没有绝望,他很快就想到了这个武器可能存在的弱点。
哪怕它的光线再牛逼,无人机一碰就炸,
但炮管角度调整、更换目标,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近距离突防的时候,限制激光武器攻击效率的,已经不是光线强度了,而是炮管角度的调整速度!
同时他们这次直接改变了突进策略,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直接冲上来,而是各个蜂群以不同的弧度进行环绕突围。
显然他们是试图希望通过横向的高速移动,让对方的炮台需要不停地进行角度调整。
这个战术确实能降低激光炮的效率,毕竟在目标高速跟踪的过程中,想要精确瞄准跟踪一個螺丝钉大小的点,且保持0.1-1秒,难度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炮管更换目标,高速转动的时候也会浪费一定的时间。
但相应的,蜂群也会因为绕飞突进,同样也需要更长的距离和时间,
这就导致这个战术刚开始呈现出来的效果,反而比直线突进更低,
但当它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突防到了300M以内的距离,由于每个蜂群绕一圈的时间大大缩短,激光炮台每秒需要调整的角度大幅度提高后,这个战术就终于呈现出明显的效果了。
“分析数据出来了,300米以外直线突防效率更高,三百米以内,环绕突防的效率比直线突防呈指数型上升!”
“而且根据目前的数据预估,它们的激光武器在100m以内,对高速环绕的物体基本无解,0-100m就是它的防御真空带!”
“知道了!”
听到技术部门的分析结果后,简景森顿时松了口气。
就说嘛,一种武器,怎么可能连一点弱点都没有!
经过了2公里多的艰难突防后,原本乌泱泱的无人机蜂群直接减员九成,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