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爷对我们家恩重如山,为小王爷当兵,我是愿意的,也应该这么做。”
“别说现在没有战事,如果万一真有那一天,只要小王爷需要,我们家是一定要出一个人的,我是家中长子,理当为小王效命。”
赵宏刚说完,一旁传来“呜呜呜~”的哭声。
赵家寡母捧着脸哭了起来。
赵锐咬了咬牙,低着头发狠。
“这些话不要乱说。”赵宏看了眼弟弟,赵锐莫名其妙的看了眼大哥,这种话怎么往外说,乱七八糟无缘无故的。
……
自从秦王离世后,大明洪武二十八年,显得很诡异,表面上充满了稳定,可人们都知道,气氛不太对。
首当其冲的是晋王。
在山西,晋王勤抓兵权,北平的燕王也是如此。
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下诏重申,要求诸王遵守朝廷制度,不得违反制度。
而历史上,几位藩王的动静并没有小。
这种变化是必然的。
正如历史上,大明后来唯一的实权国公,云南沐国公府,在兵权一事上,和当地官府争斗了几百年。
秦王的死,让官员们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生怕圣人因此牵连成大案。
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官员们对藩王们的态度比较克制,没有做出大的动静。
可藩王们牢抓兵权的行为,的确刺激了不少官员,特别是应天府皇太孙一系中的新派。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有脉络可循的。
在朱高炽眼中,正是因为这些行为,让朱允炆登基后,得到新皇帝信任的新派掌权。
新派攘外必先安内,把老派中茹瑺这些人物排挤出了朝廷,调去了地方。
统一了思想的朝堂,发动了对藩王最狠的削藩之策。
朱高炽不想死。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必须以一方的胜利告终而结束,自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所以无论出自公心还是私心,朱高炽希望输的是朝廷那帮人。
同时。
朱高炽又不希望像历史上那样,朱棣造反虽然只有四年,可以小胜强,发生了太多战事。
他希望把这个过程,压缩到最小的代价。
不少优秀的人才被挑选了出来,军户出身的送到石匣营培训,民户转籍的送到金州培训。
这些特意训练的人才,都是后备武官储蓄力量,用来壮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