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欧洲人常来常往的我国南方的港口。
因此,实际的实验样品并未运到欧洲。
欧洲人所看到的只是关于它的概略的文字描述。
口头传说和书中不精确的文字描述与图画,不能使得到消息的欧洲人很充分地了解其构造,他们不得不重新创制种子条播机。
结果,欧洲种子条播机依据的原理十分不同于中国的原理,这种情况正是属于“刺激性传播”,即某种思想的传播,不一定伴随结构细节的传播。
这样,十六七世纪的欧洲人终于有了他们的条播机,但在工作成本上,它只会令人扫兴。
我国的耧车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原型,汉朝的农学家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
未来的耧车,原理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局部的部件一直在优化提升。
十八世纪欧洲优化后的耧车,仍然还是一脚耧的水平,要在十九世纪才逐渐提升。
家家都有先进农具,是中华重工创办农具厂的目标。
这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的生产工具,增加了人均耕种面积。
更少的人口,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保障了农业基础,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耧车可以播种大麦、小麦、大豆、蜀黍等各种农作物。
现在这户人家使用的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
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甚至有可达“日种一顷”的说法。
我国古代播种系统在效率上至少是欧洲系统的十倍。
而换算成收获量的话,则为欧洲的三十倍。
这正是经历一千七百年的情况,在整个这段期间,我国在农业生产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进很多。
以致在世界的这两半部分之间只能看到这样的对比,即我国颇像今天所说的“发达国家”,而西方是“发展中国家”。
可惜两次的文明倒退,让中华文明发展受到了滞缓和倒退,落后于世界。
两父子说话间,一亩田就下完了豆种,开始下一亩田。
“大,我下个月要去金州。”
妇人在家中做好饭。
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年轻人突然说道。
“去金州干啥?”
“要去金州培训。”
年轻人不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