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对开疆扩土的意愿是很强大的,只不过有治理的初衷,在杀伐上弱了许多。
在太子朱标未病逝前,朱元璋已经在陕西行都司布置了好几年,又是迁移军户恢复生产,又是派老将拉拢当地势力。
西征的准备工作做了许多,可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打断了朱元璋的布局。
从太子朱标病逝的那天起,朱元璋的布局开始以国内为主。
到了朱棣。
朱棣为了证明自己,开疆拓土的心愿是很大的。
五征大漠,南占安南,七下西洋。
可惜大环境不同。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三百年里,是蒙古在世界统治进入崩溃的时期,大明虽然最早从蒙古的统治中光复,可中亚西亚,乃至大漠,还有无边无际的蒙古势力。
人们虽然败于朱棣,可仍然能从中亚和西亚获得补血,接连的复活,降而复叛,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
最终还是靠着朝贡贸易的体系,以及十五六世纪,蒙古势力已经败亡,才开始真正的向大明称臣纳贡。
例如俺达汗。
从俺达汗向大明称臣的那天,无论他真心有多少,可随着他手下数百名的台吉一起向大明称臣,代表了有些事情一去不复返。
俺达汗再也无法团结他的手下们,一起对抗大明了。
最后他的子孙想要迁移去青海理佛,需要事先向大明皇帝奏请,获得了大明皇帝的同意,才能迁移去青海。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打败了蒙古的大汗,就能稳定大漠,而明初永乐皇帝却不行的原因。
不是因为康熙比朱棣强大,而是因为世界的格局不同,并且当时还有罗刹国从西而来。
从世界舞台上彻底的衰败下来,又有残酷的强敌从西追来,二选一已经是最后的选择。
就像元末明初,奴儿干的部族选择归顺大明而不是朝鲜,同样的道理,大漠上的部族只会选择归顺中原。
中原才是天朝。
人们心里的惯性思维。
但正如世界的格局,蒙古虽然在世界舞台上开始衰败,可有些地区仍然在扩张。
金帐汗国不提,帖木儿帝国虽然不属于蒙古汗国,可也算得上是关系复杂。
朱高炽有些担心朱元璋和朱棣起了一样的心思。
“皇爷爷当初说要出动五十万军户,孙儿虽然不同意出动五十万军户,但会移民五十万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