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司礼监秉笔太监所代表的意义。
在这里就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明朝的太监制度。
实际上在明代,要想混到太监,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谓太监是宦官的首领,不是谁都有资格被称为太监的。
明代宦官有很多级别,刚进宫时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
如果表现良好,就能被升迁为监丞,监丞再往上升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就是久闻大名的太监。
而不是像电视剧里面只要是挨了那一刀,就是太监了!
明代宦官有专门的机构,共二十四个衙门。
分别有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
八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
其最高统领宦官才能被称作太监。
这二十四个衙门各有分工,不但处理宫中事务,还要处理部份政务。
其中又以司礼监和御马监的权利最大。
几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监都出自司礼监和御马监。
英宗时期的王振、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万历年间的冯保、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等。
这些大太监皆出自司礼监和御马监。
司礼监就是专门掌管内外章奏的。
皇帝把票拟的权力给了内阁,自己保留了批红权。
而到了明宣宗时候,由于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没有时间看完,便会让司礼监的人按照票拟的内容抄下来,代理自己行使批红的权力。
这个为皇帝代笔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司礼监秉笔太监。
但是这位秉笔太监却还不是权力最大的太监,在他的上头还有一个那就是掌握印章的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而所谓御马监是管理御用兵符。
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
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为明朝廷的“内管家”。
司礼监和御马监一文一武,是最为显赫的两个太监部门。
历史上不少的朝代都出现过宦官干政的事情,甚至有的朝代到了后期太监手中的权利甚至比皇帝还要大。
几乎都可以完全掌控国家大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