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修静静聆听完,目光如深潭般平静而深邃。
他轻轻颔首道:
“天国当然愿意与贵公司建立更为深度的合作。
我们期望双方资源的流动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健且平衡的状态,不仅确保保单的收支合理,更希望以最小的损耗实现最大的收益,从而为我们维系常态使命带来实质性的惠利。”
这番话简洁而精准,没有一丝多余的辞藻,却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崩坏管理局和三院的立场——他们的目标是与[金贝格-莱兹]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此推动管理局所需的超凡资源整合,同时填补当前资源共享与分配中的结构性空白。
管理局作为天国的世俗化机构,夏修对此并不陌生。从他接触这些体系以来,他便深知天国最初世俗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点:未能达成高度原子化的个体存在,也未能完成共同利益的集体统一化。
这两个理念本应是[乌托邦主义]纲领的核心,却在实践中走向了偏颇与崩溃。
按照纲领的理论设想,在[乌托邦主义]的理想框架下,个体应该是高度原子化的独立主体,既能够独立存在,又能通过自由劳动和协作为整个人类服务。
这种“原子化的个人”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作为完整的、具有自我意识的单位,与其他个体共同构建一个充满协作性的社会。
同时,谱系的集体化目标旨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按需分配,让所有超凡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都归属于集体,为每个人提供平等而充分的生活保障。
然而,第一次世俗化实践以这两个理论为核心推进,却因多重原因走向了失败。
天国当时试图通过宗教与教皇体系来推行谱系资源的公有化,将超凡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源收归集体所有;随后通过教会和教区大规模推广集体化生活模式,以此消除资源的私有性;最后,更尝试在教会内部推行按需分配的探索,希望彻底消弭社会中的不平等与资源浪费。
教皇和智库的双重体系,代表着:
——人性和智性。
然而,这一切都在实践中被扭曲。
宗教体系的强制性干预不仅没有实现个人的自由化,反而因过度集权而削弱了个体的独立性。
智库与教皇模式的统治架构导致资源分配的绝对权力集中于上层,而中下层的生产自由则被严苛的规则和教义剥夺。
地方教区因资源调配的混乱局面陷入无序,不同教区间的实际生活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