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栋的邀请,能不惊讶和欣喜吗?
韩家栋的想法也很简单,一个人的精力有限,CP又越做越大,他不可能一个人包揽CP所有的电影拍摄工作。
既然是给别人拍,为什么不找自己人呢?
《无敌浩克》虽然亏了,但李桉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华人导演能在好莱坞站稳脚的本来就不多,现在李桉遇到困难,能帮一把,自然要帮一把。
反正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甚至李桉还能倒帮公司赚钱。
简单把电影的剧情跟李桉说了一下,韩家栋原本就打算离开。
结果李桉一听就喜欢上了,硬是跟着韩家栋一起回到酒店,交流到大半夜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让刘艺菲都没机会来找韩家栋亲热。
等回到内地。
金马奖的热度又进一步刺激了《那些年》的票房。
让《那些年》在星期天的单日票房达到了恐怖的六千万之多!
不过《那些年》的高排片很快就引发了有些人的不满。
一些文艺片导演开始炮轰《那些年》,称《那些年》高达七八十的排片是在搞垄断。
呼吁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限制电影拥有过高排片。
但院线怎么可能理会他们?
《那些年》排片虽然最多,但人家上座率也是最多啊!
甚至可以说断档第一。
院线怎么可能还减少《那些年》的排片?
要不是一台拷贝不够用,电影院简直恨不得所有放映厅所有场次全部放《那些年》。
有些电影院就因为过高频率放映《那些年》,导致拷贝都起火了。
《那些年》的票房也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累计。
很快就达到了刘艺菲一开始的三亿目标,且一点没有颓势,继续高歌猛进。
只用了不到两周,就冲破了四亿大关。
第三周刚开始,就超过了《赤壁(上)》,创造了新的国产片票房纪录。
并在当周就达成了首部票房过五亿的国产片成就。
当周上映的《梅兰芳》,虽然是不讨喜的文艺片,虽然时长长达两個多小时,平均下来每个放映厅每天得少放一到两场。
但看在陈凯歌、张子怡、黎眀的名头,以及电影一个多亿的成本,还有那铺天盖地的宣传上,影院还是挤出了接近25%的排片给《梅兰芳》。
受此影响,《那些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