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模式,每年产出的粮食是远远大于灯塔人的需求的,而种花家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想要供大于求不知道有多困难。
更何况在八十年代种地还要交“提留”,本身种地就不怎么赚钱的。
种花家能把不赚钱的“种粮食”维持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是得益于种花人对土地的执着。
这是我家的地,每年种地亏了一百块,我也觉得不应该荒废,因为这块地是我的。
【我家门前有块地呀!】
但是如果说这地是公社的,分派给我种,喵的不赚个两三万老子才不给你伺候。
前者,就是理想驱动,后者,就是利益驱动。
看到蔡敏莹皱眉,李野立刻趁热打铁,再次呵斥道:“说完了粮食,咱们再来说别的,我们国家的理想就是家家通电,村村通路,”
“一个小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需要架设三十里电线,如果按照市场经济,该收他们多少的初装费?一度电要卖多少钱?”
“西部地广人稀,修路收回成本遥遥无期,那这个公路还修不修?谁给你出钱修?特么的赔钱谁给你修?”
“我们做事,到底是因为一件事应该去做而做,还是有利可图,才去做?”
“.”
蔡敏莹不说话了。
因为但凡她顺着李野的意思选择了第二个选项,李野能唾沫星子喷死她。
无利可图的事情就不做了吗?
你今天敢这么说,明天组织就要派人来跟你谈谈,是不是忘了这个国家的理想?
我们要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奋斗,至于这建设过程中赔钱还是赚钱,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别看几十年后那些大殖子叽叽歪歪这个那个的,但种花人的“理想主义”是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占了上风的。
而由利益驱动的国家,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核算利益,
赔钱?
不干!
八十年代,内地的贫困和灯塔的富庶,掩盖了利益驱动的弊端,把内地的理想主义衬托的一无是处。
但是当几十年后,种花人看到灯塔大街上还有住帐篷的流浪汉,而内地大街上再也没有流浪汉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人想起,曾经有一批人,为了“让百姓吃饱、穿暖”的理想而付出了所有。
李野一连串讲述了好几个事例,把蔡敏莹噎的哑口无言,最后才吐出一句话。
“我个人意见,是国家命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