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汹涌舆情,处置实在乏术。
因而,让王士廪替大抵挡来自外朝的纷扰与风雨,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些混乱因王士廪而发。当然,影响刘维箴态度的,还有内侍行首蔡诀,至少外廷权贵相互牵制时,他们这些在内廷伺候的,处境可就宽松多了。
这场围绕着相权展开的党争,持续了足足三年之久,由于皇帝刘维箴的态度,王士廪始终占据着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过相当的妥协,以寻求合作,但做得更多的,是以各种手段,对政敌进行打压。
曾公亮、富弼、赵尚范(赵匡赞之后)等重臣,逐一被排挤出中枢。如欧阳修者,更是流贬地方,虽然并不是太看得上这些清流,但他们在士林中的名望太高,手里的笔杆子,还是很厉害的。
王士廪在秉政后期的表现,很符合权相乃至奸相的特征,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反派。他的权谋,尽用在安抚皇帝,打压政敌,巩固地位上,为一己之私欲,致朝政陷入昏乱,以致政务紊乱,士心躁动,人浮于事。
虽然对朝局的震荡,皇帝刘维箴要负很大责任,但最终一锤定音,把王士廪赶下台去的,还是刘维箴。皇帝在帝国体制内的权威,可远未被消磨干净,它始终存在,只看坐朝者愿不愿意去行使罢了。
王士廪几乎在火山口坐了三年多,并且从各方面,牢牢地压制着屁股下的汹涌。然而,在长期的对抗中,他也难免失策,乃至失智。
而他最大的过失,就在于,在长时间的执政生涯中,他逐渐忽视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究竟来源于何人。
正统二十四年(1065)正月,春寒料峭,时年48岁的皇帝刘维箴在宠幸一名宫娥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兴奋,以致昏厥,消息传开后,朝野震荡,暗流涌动.
73373828
芈黍离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开心书阁】 www.happyvege.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happyvege.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