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还得看对方配不配合你、如何配合你。
对面只有法正这一颗棋子的反应是卧底、是刘备可控的,其他张任泠苞邓贤等武将的反应,则是不可控的。
所以,刘备和诸葛瑾都很急切,仔细审读了庞统的描述。
“原来最终是孝直在谈判时、故作激愤,抨击了我军的名声信义,张任的军队,也摆出了拒付已经承诺的军粮、不执行已经商定之约。最后,还主动放箭,射杀了我军阻止他们回运粮食的巡查队。”
诸葛瑾读书很快,一下子就总结了目前为止,敌方惹出来的三点可供开战的理由。
刘备还没读完,不过被诸葛瑾这么一总结,他也很快抓住了要点,确认就是这么一回事。
刘备不由眉头一皱,在他看来,这些理由,还是有点牵强。
毕竟,只是谈判时抨击、拒不履约、还有小规模的中层军官带队摩擦。
尤其这第三点,看似很严重。但如果刘璋军把放箭射杀了刘备军巡查队的肇事军官抓起来、送交刘备处置问罪呢?刘备要是还非不依不饶灭了刘璋,理由还是不够充分。
当年陶谦的部将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曹操为父报仇讨伐徐州,陶谦想服软赔偿并交出罪人,曹操尚且被认为是小题大做——当然了,历史上陶谦也没能交出主犯张闿,张闿杀了曹嵩、劫了财物后,就南逃投奔曹操的敌人袁术去了,没回陶谦这儿。
现在刘璋如果交出罪人,还是能多少挽回一点道义的。不过这时候,只能指望刘璋军前线将领鹰派一些了。
如果张任梗着脖子不服软,不肯出卖手下人,那诸葛兄弟和庞统绝对是求之不得的。
刘备大致梳理了开战借口后,不由有些不敢确定地向诸葛瑾讨教:“子瑜,你倒是说说,这几条具体的理由,够用了么?真要这便开战?唉。”
诸葛瑾知道这时候绝不能犹豫,最后给刘备打气:“事已至此,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些理由,虽然不够尽善尽美,但也绝对能用了!”
诸葛瑾是知道原本历史的,也就能够“自己跟自己比”,深度剖析刘备入川名分的成色。
历史上,刘备最后开战的借口,是“自己帮刘璋守了两年门,防御汉中张鲁,但刘璋临走时不给他钱粮和援军,加上刘璋率先封关绝道提防他,有可能断他粮道”,最后勉强开战。
这個理由,不能算充分,也确实是历史上刘备一辈子在大义上相对最明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