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释迦牟尼说出来所谓的人间苦的时候,恐怕他没有想到过在他理念中的灭法时期,人们生活的是如此痛苦。
可是,我们现在在揣度佛祖释迦的心思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想到,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西天净土。
每个人都试图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别人,并且希望别人能够接受;每个人都希图别人能够理解自己,但是对别人却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
我说,不要把我当成刚刚走向社会的小孩子,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也知道将来自己想做什么,我不知道的是,在现在这种混乱的大背景下,自己将来究竟能不能做成什么。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
现代人说,这个年龄后边应该再加上10年。
其实无非就是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种种状况让人们感觉很不适应,或者说,人们迷茫了。
在这个大家都在拼爹、拼背景的时候,如果你一味的清高,最终得到的恐怕就是满头疮疤。
每个人都想成功,大家也都知道在成功的背后其实应该是汗水和泪水,甚至是健康和生命;可是现在成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还没有弄明白——钱?房?车?地位?在你很看重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
佛家讲究顿悟,讲究当头棒喝。
往往徒弟需要的不是师傅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而是在陷入一种空灵状态的时候,师傅大喝一声,于是又一个新的佛教名家出现了。
人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在这之前,这佛徒同样有着长时间的积累,无此,也没有棒喝那一瞬间的顿悟。
所以我们应该在积累之后,再去考虑成圣。
人们痛苦,是因为内心当中的欲望。
释迦牟尼的人间苦,也是因此而发吧。
肉食者钻营一生,无时无刻不再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些妄图加入其中的人,一生为之奋斗,或者成功如陈公世美,或者失败如范公进。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像包拯、海瑞之类的为了正义存在于历史上的人物。
在没有得到之前,人们总是咬牙切齿的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也终究因为没有得到,于是内心中的怨望逐渐累积,最终形成戾气,这世间弥散着这种让人在亢奋的时候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自然也不会显得那么太平——反正魏晋之风的清谈,恐怕是不可能重现了。
最终还是以佛语结尾:
一切世间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