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怎么可能?这种山林中的小村子如何会富裕!”高贞昌质疑地问道道。李朝的国情,他自然很清楚的,连连征战,入不敷出,有些贫困的地方已经没有粮食吃了。包峰凑上来嘿嘿一笑,一张黑脸吓了高贞昌一跳:“只要我们愿意,他们可以比你们的京城还富裕。”
“这。。这怎么可能。你们能带多少银子。”高贞昌说出这话之后,突然带着一点后悔,俗话说,财不露白,别人如何会告诉自己他们身上所带的钱财。谁知这包峰大大咧咧的说道:“五十万两,黄金。”
“什么?!五十万两!?黄金!?”高贞昌瞪大了眼睛,确认不是五十两、五百两、五千两。而且是黄金不生铁,不是黄铜。高贞昌望着包峰身后的两千余人,说道:“五十万两,重逾五万余金,你们就两千余人,每人身背二千五百两黄金,莫说是人,便是战马也受不了啊。”
由于“大明宝钞”因迅速贬值,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明后期,它只具有一些符号意义,没实际价值。铜钱不仅制式混乱,质地不一,且官铸不足,私铸横行,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明代后期贬值迅速。而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贯穿着明代始终。至于黄金,普通人家根本就难见到。在明朝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明初的时候,天下初定,粮食价格非常贵,商品经济也不发达,那个时候一两黄金就买不到什么东西了。明朝中期边镇动乱不断,再后来洪武之治起义,这些时候黄金能干啥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乱世的时候粮食值钱,金子不值钱。等到了永乐盛世之后,国家才真正的统一,经济比较好,黄金就比较值钱了。一两黄金基本上可以供一个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民养活一家人,五口之家,过一年。当然这个要考虑到农民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粮食什么的基本不用自己买。当然中产之家,只要不住在顺天府这种物价很高的地方,基本上撑个小半年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古代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例也很大,基本都是一比十。明朝当时一文钱可以买一个烧饼,也就大约等于五毛钱。一贯等于一千文也就约等于五百块人民币。这是明朝最基础的对率就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而一两黄金则等于十两白银,也就是五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明代官员的薪水。明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三百贯左右,也就是合十五万元人民币,年薪一百八十万。一个普通从八品的县令月薪十贯,合人民币五千元,年薪六万元,明朝的一个县令不过也就管几千户人家,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镇长,一个镇长拿六万一年也算算不错了。而且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