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做饭的时候,沈易遥就在杂粮里面加了糙米。
就这窜味儿的味道,她就不信还有人能分辨出大米味儿来。
这杂粮里面加了大米后,味儿就是不一样了。
沈易遥一个没忍住,就很没出息的吃撑了。
早上上工的时候,剩下一半的干饭和鸡蛋汤就被她装进了空间,中午不用做饭了,省事儿!
大柳村门前的小溪里已经可以看到欢快游来游去的小鱼,可惜都是鱼苗,长大了也就一指长,一村人盯着,谁家也抓不着多少,也就只够打打牙祭的。
要想抓大鱼,那得出村去水库,听说水库里最大的鱼有三十斤呢,还有王八哩!
可惜那玩意都精着,轻易抓不到,村里有本事的汉子闲时去钓鱼,也就能拿回来一两条,还都是半斤左右的小鱼巴子,上一斤的鱼都难抓。
水库里的鱼并不允许村民们下网捞,那都是国家的。汛期之前可以钓鱼,汛期之后农忙过去了,就要开始捞鱼了。
捞上来的鱼都要交到镇上,镇上再送到县里加工,每年镇上和县上工人们发的那一回鱼,就出产自下面的这些村子。
大柳村秋收后要交一次粮,收鱼后还要再运一次鱼,那个年代自行车都是紧俏货,大柳村连电都还没通呢。
大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带车子,就是牛马驴拉的大板车,就连车轱辘都是木头做的,一车做十二个人不成问题。
大柳村养得起牛马驴的可不多,满打满算就住在生产队看大门的糟老头有一头驴,老头儿姓招,大伙叫惯了才得了这么个诨名。
再有就是刘大队长家有一匹马,柳副队长家有头牛。
大柳村的带车子也不是给牛马驴子使的,而是套人用的。
大山里就一条土山道通向镇里,二十里地,一群汉子们等着车上装好货,头里站在牛马该站的位置上,拉起粗粗的绳子绑腰上,被单子绑紧了车把子,再往肩膀上一抗就走。
一条长长的带车队天不亮就得出发,到地方都快晌午了,卸了货称了重,吃饭都顾不上,调头就得回。
回去的路上也不轻省,好不容易集体跑一趟镇里,回去的时候也得把车占了。拉些年货回去,能早准备的都准备齐了。年底发东西的时候,可就靠这趟出车了呢。
沈父活着的时候,年年都要跟着走两趟。
沈易遥一边想着那壮观的一幕,一边琢磨着一会儿下了工,是去郭叔儿那弄点酒?还是去生产队院里的供销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