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辽东的种种部署,朱由校跟两书房大臣聊了很久,这一聊就是数日,期间有太多的细节要讲明,要是细节没有言明,那就在所难免的会影响到大方向,也是通过这样的深入探讨,使得两书房的大臣们,清楚了天子对于辽东的种种构想。
正是这次深入探讨,使得朱由校明白一点,新政推行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必然是一个阶段衔接下一个阶段,如此就注定一个现实。
在这一阶段可以重用的人,不一定到了下一阶段依旧能重用,这就必须紧抓人才梯队的构建,确保在旧的阶段落下帷幕,新的阶段拉开帷幕,始终都有能追得上他脚步的人,可以跟他一起去推动变革。
所以旧与新,从来都不是不变的,这是会随着时局的变化,而跟着就改变的,旧可能依旧是旧,但新不一定一直是新。
这也是为什么每有新政出现,就势必会遭受很多质疑与抨击,甚至是谩骂的根源所在!!
紫禁城。
坤宁宫。
一场暴雪悄无声息的降下,天地间被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隆冬的到来,给紫禁城平添几分萧瑟。
“陛下,您最近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
坤宁宫外,披着大氅的张嫣,牵着朱由校的手,二人走在这雪地间,在见到朱由校微蹙的眉头,张嫣面露关切道。
“这几日您来坤宁宫,臣妾就发现您时常微蹙眉头,就连话也没有先前多了,这样对您的龙体不好。”
“朕表现的很明显吗?”
朱由校听后,露出一抹笑意,看向张嫣反问道。
“是。”
张嫣一本正经的点头道。
“呵呵…是遇到些烦心事。”
朱由校笑着摇摇头,紧抓着张嫣的玉手,“朕没有影响到你吧?”
“没有。”
张嫣回道:“就是臣妾看陛下这样,这心里难免会担心。”
“这不还是影响到了吗?”
朱由校笑着反问道:“就是处理朝中的一些军政时,朕产生一些忧虑,朕不知道朕坚持做的事,对于社稷而言,对于天下而言究竟是对还是错。”
其实这不是朱由校真正想说的。
他真正想说的,是他明确的这条路,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探索之路,究竟能否长期在大明走下去。
“军政要务臣妾不懂。”
张嫣见状,迟疑了刹那,随即对朱由校道:“但是臣妾却知道一点,从陛下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