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迎来一次调整,这要是按部就班的推行落实,辽东诸军将是我朝最能打的边军吧?”
“这有点太绝对了,在朝鲜那边的军队,在川贵一带的军队,可没有一个是善茬,就这还没有算上京城京畿的一众诸军呢。”
“也不知戍守辽东的诸军,接下来要等多久对败逃奴儿干的建虏叛逆,展开一次全方位的围剿平叛!”
“这可真说不准,毕竟辽东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过就算再迟点,也算不了什么,镇压建虏叛乱,乃我朝必做之事,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在武英殿外,齐聚的人群中,不少人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而在前列站着的魏光绪、张肯堂、何腾蛟、卢象升、沈廷扬、陈士奇、张国维等一众中高层职官,则静静的站在原地恭候乾清宫要颁的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批人在军务院已崭露头角,也让军务院的人才梯队建设,在悄然间逐步完善起来。
而类似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军务院,诸如皇家近卫都督府、两书房、宗人府、少府、京城警备提督署等一众有司,都在悄然间完善了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嘛,就要多加担子,多磨砺。
奉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准则,过去被吸纳的一批批新人,都到了各自适合的位置上。
大明从不缺少人才,只是过去激烈的党争,加之晋升渠道被控制住,导致一批批人才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而到了天启三年,这种现象已不存在,朱由校看重的那些人才,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只要大明能保持好现有节奏,不被外部的因素,内部的状况给影响到,朱由校不觉得大明没有被挽救的可能。
“啪~”
伴随着一道鸣鞭声响起,本乱糟糟的武英殿外,立时就变得安静下来,一些人站在人群中看去,就见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朝武英殿这边进发。
而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在队伍最前列的,那十数名穿着各式冠服,骑马前行的宗藩子弟。
在军务院当值的,没有不知道他们身份的。
魏光绪、张肯堂、何腾蛟、卢象升、沈廷扬等一行人,在看到被内廷太监簇拥的潞王朱常淓等宗藩子弟,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似乎这场敕赏,跟他们所想的不一样。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朱常淓他们穿戴的是冠服,这是在正式场合下才穿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