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吏员,至于从前那些凭着搞关系、拍马屁混日子的,则被他毫不留情地搁置在一旁。
建材供应商也是自家的,自然不能给自家公子丢脸,供货总是特别及时。
下头人有了干活的积极性,加上管理调度得法,各种建材供应也及时,因此工程进度快得吓人,连花费都少了近四分之一,一下子将旁人比进了地沟里。
修好一条道之后,别的地方抢着让宋二公子去帮着修路。
肃王口中的那位翁御史参了宋辰旭一本,说是因为他招收劳役时,处事不当,激起民乱,叫山东省青州府昌乐县李家村出现村民围困县衙闹事,导致五人死亡,十几人重伤的惨剧。
“民乱”这两个字可不能随意使用,这可是封建时代帝王最敏感的一条神经。
就算是宦海浮沉二十多年的宋建鸣初闻此事,亦是惊出一身冷汗。
要不是皇帝对宋辰旭印象不错,派了锦衣卫去山东详查,但凡换个人,大概都要被迅速拘捕回京,监押候审。
好在经由锦衣卫调查发现,李家村那事根本就不是什么村民围困县衙,闹什么民乱。而是李家村和旁边的牛洞村为了抢夺率先修路的权利而发生的一起民村集体械斗事件!
完全就跟民乱沾不着边。
翁御史眼见自己的弹劾成了笑话,便立刻又上了一本新的弹劾奏张,内容大致如下:
其一,宋二郎主管修筑道路的通路仪式过于奢侈浪费,山东等地受了涝灾,他们竟然在通路仪式上大量饮酒;第二,宋二郎任人为亲,跟户部尚书串通一气,手下吏员得官者竟有二十人之多,就因为其中的猫腻和不公,才引发了两村械斗;其三,便是参修筑工地之上只闻宋二郎的名字,不闻众人山呼万岁。
皇帝看了折子其实也没觉得什么,都是些没事找事的御史们常用找茬借口,只要不发生民乱,皇帝圆瞪的眼睛就又和善地眯上了。
但是宋建鸣很生气,参他本人可以,但是参他优秀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儿子不行!
那两村械斗明明是两村村民自己的问题,居然怪到他儿子头上,真是岂有此理!
特别是最后一条,简直杀人诛心啊!
他儿子辛辛苦苦忙前跑后近一年的时间,又是测绘,又是核算,统筹人员、运输,还想方设法地节省工时,费心劳力地防着人贪墨物料,原本白白净净的小伙子现如今晒得跟烧焦了一般,人还瘦了一大圈……忙得连媳妇都没空娶。
如此大功,非但不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