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没有投入一分钱,就拿到了三成股份。
但实际上整个高和汽车已经完全干涸的资金流跟完全停滞的生产体系、一塌糊涂的销售网络,都需要现金来充当润滑剂。
甚至连当下员工高管的遣散费,都得由汽车销售公司“拆借”给京西工业“垫资”运转。
这些钱跟股份无关,也不算投资,就是民间借贷,公司卖车赚了钱是要先连本带利还给借贷方。
总之就是不陷入这家公司之前那些狗屁倒灶的各种债务。
换秭小伟和戴安妮的团队来,肯定没法面对这么复杂的金融局面。
强哥那边就太熟悉了,精兵强将的轻松拿捏。
因为如闪电般介入的大股东协议,保证了整个高和汽车当前每一份财产、印章、账簿和文件都被冻结住进行清算。
所有细节都被暴露在审计面前。
生产、行政、研发、销售、运维这是车企的基本分布架构,但各有各的特点。
这家就超多各种总监、副总、总裁,而且还是那种都带着一堆光环履历的豪华高管。
所以年薪都不便宜,一个负责新能源车上网版块的总经理就三百万。
更别提那些各种O了。
这尼玛谁顶得住。
常月玲看见都喊卧槽,这才几千辆车的规模,就敢要这个价码。
长江汽车就不说了,艾拉汽车是所有都带上网功能的新能源车型,这一年下来,一百多万辆共用系统,这块儿业务的头头敢跟她要八十万年薪都得滚蛋。
国内成熟的产业架构就体现在每个版块都能外包找到成熟的方案。
由各家商业机构自己去经营竞争,交出最好的配套参与到整部车的每个环节。
甲方才不管这些配套机构怎么管理、薪资水平,没法在竞争中卷出管理,那就自生自灭。
而不是全都要自己研发、生产、养人。
老常做全产业链,也不是这样搞的,他都是砸钱入股参与支持那些配套外包机构,可不是用来这么高薪养山头。
哪怕这一年高和的局面每况愈下,走了不少高管,还是有巨大的高薪包袱。
用秭小伟形容就是挺像当年阿布刚收购切尔西,买了一大堆成名球星的豪华阵容却颗粒无收,还把工资单整爆了。
不过那是能源土豪能持续掏钱,秭小伟他们可不是冤大头。
全都滚蛋,因为从长江汽车、艾拉汽车甚至艾维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