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口径,增加装药量。」
这个念头瞬间就出现在他脑海中,因为在魏广德的印象里,西方这个时期除了大量装备轻型的火绳枪,还有一种需要支架的火枪,一般被称为重型火枪。
这种火枪使用更大口径的弹丸,更多的装药量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之所以会有两种火枪同时列装部队的情况,其实也是和这个冷热兵器交汇的时代有关系。
不仅是在大明,西方此时士兵也没有放弃沉重的铠甲增加对自身的保护力度,所以普通火枪其实难以打死打伤有重甲的敌人。
所以,这种增大威力的重型火枪就诞生了,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后世反器材狙击步枪的鼻祖。
在后世,一说起明朝的火铳,一般都称为鸟铳,视为一种武器。
但实际上,后世人们议论的明朝鸟铳,更多的是指赵士祯改进研发的鲁密铳,一种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欧洲火器。
而现在明军大量生产装备的鸟铳,其实是以葡萄牙人携带的轻型单兵火枪为主研发而来。
虽然有些文献资料提到明朝鸟铳的研发,更多还是受到日本铁炮的影响,但实际上明朝和葡萄牙人接触更早,而且通过海战更能获得葡萄牙人的武器。
而同时期的日本虽然已经有铁炮,但还属于初期,不管是生产质量还是产量都极低,不可能是落魄武士能够得到的武器。
所以,按照逻辑推断,明朝的鸟铳应该是以葡萄牙人的火枪为基础,后期或许受到过缴获倭寇铁炮的思路进行过一些改进。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大明大量装备的鸟铳,其实都是口径偏小,装药量少的小型火枪。
欧洲早期也用轻铳,骑士面对火枪威胁而强化盔甲,火枪手还需要狙击威胁较大的野战炮,欧洲各国经济也不足以长期供养雇佣兵的炮兵,干脆用加大火枪替代,故而火枪才变得越来越重,威力越来越大。
明朝最初获得的西洋火枪应该是一种小口径鸟铳,管长药少,意味着后坐力小而精准,也有人考证此铳也可能是西方骑兵用的。
由于西洋铳适合在南方对付无甲目标,轻且准,所用弹药较轻少,可发射更多次,适合南方复杂的山地,南兵用得较多。
而大明北方的鸟铳则增加了枪管长度,增加了火药用量,目的自然是为了增加有效射程,用来对付北方蒙古骑兵。
这就是大明此时南北鸟铳最大的区别,但是因为弹丸口径差不多,所以威力近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