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已经先一步将脚并在一起。现在他已经知道,这个青年名叫田立春。
要说这个名字,可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相处的久了之后,王安阳还是感觉到他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例如,他是个不合群的人,而且话极少,许多时候他只是在听。一双眼睛仿佛蒙上了一层雾气,总教人看不清他在想些什么。
因此,在到了这里兵营之后,王安阳与他并不多说。毕竟,两个人的性格相差实在太远,如果不是在飞艇上答应过他,到了这儿招呼他的话,王安阳根本就懒得理他。
这个人正是戴笠,此刻的他不过才只有20岁的年纪。
当时国内讨袁战争如火如荼,因此他从浙江军阀周凤岐那里跑了回来,并在上海的证券交易所里结识了此刻29岁蒋介石。随后,当孙中山想要听众吴稚晖的建议,指派一个“探子”,蒋介石轻尔易举的就想到了这个精明而能干的他。
此刻同样血气方刚的他,可没有后来统领被称为“蓝衣社”的军统特务时那么深沉。暂时来说,他只算得是一个心机深沉的青年,至于手段可没那么老辣。
不久之后,在春天的太阳里,这些来自山西以及一些愿意加入雷霆国际军队的青年,在法国教官的竹棍下终于“听”懂了“立正、稍息”等简单的军事口令。
随后,法国人干脆弄个标兵来,在新兵面前做示范。渐渐的,新兵们总算弄懂那位法国军官声嘶力竭喊出来的,估计法国兵也不大容易听得懂的口令,这就是新兵们第一天的收获。
到了吃饭的时候,令新兵们欣慰的事情是,这里的伙食不但相当不错,而且也合他们的胃口。专门的军需官出来发放的食物,不偏不倚一人两个盒子。
一个是用小油纸盒包装的,机器压出来的大约5两的干面条,打开一看是北方人俗称的“韭叶面”。新兵们一个个排着队,来到大锅里水滚来滚去的行军灶前。只消递上干面条,炊事兵随手就给扔进锅里的漏勺里,统共不过煮两三分钟也就熟了,随后漏勺一扬把面给扣在饭盒里。
炊事车的旁边就有大瓶的醋、油辣子、盐等等佐料,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看见一点菜毛,这不禁让王安阳在心里郁闷的直骂。
“感情这些死洋鬼子是不吃面的,今后这面要都这样怎么吃得下去哪!”
可随后他算是开了眼了,知道这些洋鬼子不但让他们吃面,而且连蒜都给他们备好了。手里的另外一个盒子却是个罐头,王安阳依照上面印的汉字打开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