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完《赤伶》的众人都懵了,弹幕纷纷询问:
【前一首歌还唱着“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这一首歌就开始唱“甘做花泥一片靠花旁,不是三月也能醉人肠”?
从国破山河在的悲壮,到青春年少时的甜蜜怀念,他是怎么瞬间切换的?】
【神经病!】
【解释一下,神经病不是在骂人,是真的神经分裂啊!不分裂怎么能瞬间转化感情色彩?】
【创作者都是怪物!】
《西厢》这首歌属于比较早期的中国风歌曲(几乎是最早一批),风格和后来的古风歌曲不同。
后来的古风歌曲,十首里八首带戏腔,比芭乐都套路。其中有精品,但也有硬加戏腔的歌曲,真的很难听。
《西厢》相对来说,更加偏流行,黄梅腔用得十分克制——
【树上的鸟儿/伱为何紧皱眉
地上的人儿/为一个情字醉】
听众们立即发现了:
【哈哈,化用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好漂亮的黄梅腔。】
【苏哲学任何曲种都这么专业,要是去唱戏,也是一代名角!】
【角儿?嘿嘿嘿,那我当军阀阔太的话,是不是有机会染指他了?】
【军阀:???】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歌曲,无论现场还是观众们,全都充满了称赞。
女子民乐团和古典舞团的女孩子们,彻底抛去“古典气质”,忘记“仕女人设”,瞬间化身小迷妹,围绕着苏哲,叽叽喳喳地说着:
“苏老师,你太有才了,可以教我们吗?我们一定努力排练。”
“哥哥,我们给你排舞蹈怎么样?这首歌特别适合古典舞,我们穿着旗袍,拿着油纸伞,优雅舞动。”
“我身材好,穿旗袍可好看了……”
苏哲有点尴尬:
这还在直播呢!咱就不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慢慢研究旗袍,不是,讨论舞蹈吗?
(玩笑)
观众们更加开眼:
【妈呀,我们还看着,这些女孩子就快动手了。】
【我闭上眼,绝对不看,你们加油,争取把苏哲就地正法!】
【太羡慕了,这些都是古典女神啊!我要是苏哲,估计现在腰子都废了。】
【所以你不是苏哲。】
《西厢》这首歌质量很高,也登上了热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