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对自己根本就没什么影响,关键在于能否满足本身利益。而朱慎锥的这些举动让他们看到了机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适当让步或者合作并非不可能,而这个心态的改变,也给朱慎锥把触手向南伸去带来了机会。
当温体仁的人首先提出请朱慎锥进位亲王的时候,当即就有不少官员站出来表示同意。这些人中除去温体仁安排的外,自然有不少本就支持朱慎锥的官员,甚至还有不少勋贵。
在勋贵方面,朱慎锥做的不错,大明勋贵自土木堡之后在朝堂的地位很是尴尬,虽然地位不低,可手中的权利大大减弱,几乎成了朝堂的摆设。但自朱慎锥担任监国后,虽对京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眼下京营名义还在,可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勋贵在京营的掌控力量是大明建国以来最弱的。不过朱慎锥并没有借此打压勋贵,反而暗中扶持勋贵,尤其是设立御前侍卫,允许勋贵子弟由御前侍卫入军职,并有外放领兵的这条路后,勋贵们瞬间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看到了再复起的希望。
相比文官群体,勋贵要可靠的多,毕竟勋贵们与国同休,如果大明没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也就没了。勋贵和大明(皇帝)其实是捆绑在一起的,这点和文官集团完全不同,勋贵可以拉拢,哪怕其中良莠不齐,可毕竟也有一些人才。
重用和提拔这些人才,从而形成围绕自己的帝党,这是相当必要的。朱慎锥现在也在这么做,而且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勋贵的陆续投靠,朱慎锥在朝堂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这也是勋贵们支持朱慎锥进位亲王的缘故。
除去这些人外,还有一部分墙头草自然也不甘落后,当即表态支持,紧接着各党中人大多也陆续表示同意,虽依旧有少部分人心中反对,可在这种情况下哪里敢站出来说?只能默默看着这一幕发生。
最终这件事在朱慎锥“勉为其难”之下得到了通过,并由首辅温体仁提议进位吴王。
当吴王这个封号从温体仁嘴中说出时,众人对温体仁的无耻已无话可说了。谁不知道吴王这个王爵意味着什么?这可是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王位啊!温体仁这才挑头劝进朱慎锥为吴王,他就不怕以后史书上骂他是小人?是奸臣?
问题在于温体仁根本不怕,在他看来以后史书上如何写是以后的事,现在劝进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且史书也是人写的,现在这些人骂他是小人,是奸臣,可未来谁又能保证没有变化?
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斩杀了太子李建成,囚禁自己的父亲李渊,直接夺了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