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今之计,只有臣去也,方可证臣一心为公,无私也……」
得说,李邦彦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已经不适合再当宰相了,所以主动上书赵桓请求致仕,没让赵桓太过为难。
——赵桓在当太子的时候,李邦彦为了跟王黼斗,对赵桓就多有庇佑,在赵佶禅位之时,李邦彦也曾给过赵桓很大的帮助,因此赵桓对李邦彦的感情很不一般,以至于赵桓明知道李邦彦有「浪子」之称,跟他的三观有些不太一样,也让李邦彦做了宰相。
可是现如今李邦彦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迫于舆论的压力,李邦彦又这么识趣,赵桓也就顺势让李邦彦致仕了。
不久之后,赵桓下旨,免去李邦彦、王孝迪和蔡懋在朝廷的职务。
——王孝迪随后担任醴泉观使,蔡懋随后担任大名府府尹,李邦彦则请求补足其守孝的时间(宣和五年他父亲去世时,他只守孝两个月就被赵佶给召回了,根据丁忧守丧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赵桓准奏,命他前去提举亳州明道宫。
李邦彦等人被罢职了之后,赵宋王朝的决策中心又进
行了改组,形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此时张邦昌人还在观光团中,所以他这个宰相只是挂名而已);吴敏为少宰;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兼职知枢密院事;唐恪为同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梲为尚书右丞……
……
由于奉命北上追赶乾军的宋军是分头行动,所以他们进军的步伐很不一致。
其中最快的就是,奉种师道之命去追击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骑兵,他们仗着马军的速度快,很快就追过了黄河,然后继续沿着乾军的足迹北上。
而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部,由于接到的命令比较晚,又有大量的步军行军速度比较迟缓,使得他们迟迟都没能赶到黄河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之所以行军迟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接到了两道完全不同的命令。
——枢密院(徐处仁和种师道)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是,让他们追击乾军。而三省(吴敏、耿南仲)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则是,令他们小心将乾军护送过黄河。
赵宋朝廷的政令不一,让姚古等统兵在外的宋将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且,要是按照三省的命令,他们只要到了黄河,就算是完成命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