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话虽不错,但是实际上更为重要的还有一条,那便是战事未开,舆论为先!
天下之大,但讲究的是一个理字,所谓理直则为气壮,哪怕只是造出的一个理,那也是一种内心的依托。
自古以来,讨伐叛逆多有檄文,这便是造势,也是为的一个理。
武王伐纣,是为纣王无道,却是代天罚之,是为周代商之理;成祖起兵于北平,是为清君侧,匡扶社稷,是为成祖起兵代建文之理。
历史上,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而这个理字却也并不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最多是换汤不换药,其精髓亦在于造势,于每一个人追求心安,对于大多数人或者说是一种煽动。
朱建亲自坐镇山海关,暗中注视着辽东地区所发生的一切,他更是懂得造势的势在必行,大明要战,就要战的理直气壮,让自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去让敌人胆寒,让国人狂热!
这就是舆论。
宋献策乃是帝国皇党宣传部大臣,秉承圣意,执掌着整个帝国的舆论走势,此间朱建欲要出兵伐后金,自然是离不开宋献策这一手舆论的神来之笔。
山海关内,临时指挥衙门。
宋献策受皇帝所托,却是召集帝国皇党事务报主笔刘若宰,帝国宣传报主笔陈玉泰,大明书刊主编陈子龙等等数十人聚集一堂,共商这如何造势一事。
要说此间这几人,那都绝非等闲之辈,皇党事务报主笔刘若宰,乃是崇祯元年的状元,其人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是为一奇人,故而朱建以其为帝国宣传部主事兼任党务报主笔,却是直接操盘着帝国的舆论制造走向。
而另外几人,譬如这帝国宣传部主笔陈玉泰乃是崇祯四年的状元,如今帝国之内学堂教育与科举制并举而行,只不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却是不再拘泥于四书五经要义,时事、贤良方正、直言劝谏等等诸如此类,却也是帝国之内士人之福音所在,与此同时,也为大明帝国注入了无数新鲜的血液。
......
山海关内,大明帝国的舆论尚在酝酿之中,而此时此刻辽东之地,一战大战已然迫在眉睫之间。
辽阳城外,一支大军已然就绪,就待一声令下,便是直取这辽阳城。
“贝勒爷,何时开始展开攻势?”
眼看辽阳城就在咫尺之间,一旁的甲剌额真查木昆明显有些激动,三年了,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