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体系之中算是好的了。
在大明初期的时候,普通士卒的月俸大概是一石粮食,折合白银差不多是一两白银。
但实际到手差不多只有三四斗,最多不超过八斗。
甚至有一段时间还会折色,折色就是将俸禄换成了其他东西。
不仅仅是将士,这种情况还在官员身上发生过。
就比如朱老四,他将俸禄用折色的方式换成胡椒等发放给官员。
于是在每个月给官员发放俸禄的时候就能够在京师看到有官员或者官员家中的人背着一袋子胡椒等物在街上叫卖,然后用卖出去的钱来购买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因为郑和下西洋,开拓航线,很多外来物品大量进入大明,胡椒香料等物的价格持续降低,而朝廷还在按照原来的价格进行折色。
这样最后算下来,官员的俸禄就打了折扣,甚至可以说是打了骨折。
永乐一朝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发动战争,大兴土木等等,朱老四就用这样的办法省钱。
杨轩也是吃过这样的亏的。
不过因为其平时并不关心这些,所以有一段时间并没有发现。
后来发现后,仔细算了算,朱老四用这个办法坑了他好多的钱。
要知道,他的爵位俸禄一年就有几千两白银,再加上身上的其他职位,以及安庆作为公主的俸禄,一年下来,好几万两白银呢!
气的杨轩差点冲进皇宫给朱老四一顿揍,还是在安庆的劝说下,他才选择进宫和师姐告状。
最后一起商议了一下,废除折色,采用实发。
不过,因为朝廷的财政支出实在太大,折中了一下,七成真金白银,三成宝钞。
好在宝钞在市场上的价值很稳定,贬值在计划之内,大家也都接受了这个办法。
后面随着朝廷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好转,又调整了几次俸禄,哪怕物价在海外白银进入大明而导致物价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朝廷最底层的官员也能凭借俸禄衣食无忧。
当然,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给官员发放的宝钞并不是按照面值,而是按照市场上的价值发放的。
不然面值一贯的宝钞在市场上只能购买到五钱的物品,这不就相当于一半的钱被抢了吗?
这杨轩肯定是不愿做的,没有让朱老四的小心思如愿。
从来都是他抢别人的钱,什么时候轮到别人抢他的了?
哪怕是朱老四也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