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法外的寒芒。
……
由此可见,草绳结对于人类的交流是有限制的。
哪怕后来又出现了十进制,百进制的草绳结,但效率依旧很低。
而且,光是一个绳结,很难表达出更清晰的含义。
于是,随着文明演变,从草绳结计数,改成了在沙子上写简单的数字符号标记。
手写即可,简单方便。
你有空打个绳结的功夫,别人已经在沙子上划出了一道“1”
但很快,人类语言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符号被发明出来,代表了诸多的含义。
符号多了,便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图案。
人家原始老祖大费周折,画了一个七扭八扭的图案。
忽然,起风了……
这就很尴尬了。
后来又改为在墙壁上刻字,作画。
也就是壁画的起源。
现如今,壁画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的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是无价之宝。
如果网上有热情的华夏网友对你说:你壁画真多。
不用怀疑,一定是善良的华夏人对你财富能力的一种认可。
纸的前身,经历过草绳结、沙子、壁画、甲骨、竹片漫长的五个阶段。
终于,在人们意识到这些东西记录文字的时候都太麻烦的时候。
纸张横空出世,脚踏着贯穿古今的祥云之光盛大登场。
早在华夏的远古时期,纸的概念就已经被当时的劳动人民所提了出来。
当然,那时期的人们,技术还很粗滥。
通常会以蚕丝漂絮剩下来的一些次蚕,反复捶打,捣碎蚕衣之后兑上一定比例的草木灰,在一块平地上磨匀,等到晒干之后,就会得到一大片干巴巴又薄如蝉翼般的半透明土灰色纸张。
这便是最早时期纸张的起源。
不过这种纸质地十分的粗糙,而且数量少,成本高,做工还麻烦,很难普及。
通常都是有钱人家用来包装东西的材料,而不会用作于书写。
直到东汉时期的蔡伦大能,窥破一丝天机,着手改进了造纸的技术,利用树皮,麻头,渔网等原料。
经过挫、捣、炒、烘等几道工艺制造的纸,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纸张的渊源。
当然,即便是这样,那时候制造纸张的成本依旧很大。
所以说,读书在古时期,实际上是有钱的富家子弟才能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