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观后感。
不是电影评论。
——写在前面
已经忘记了,那个在摩托车上度过了15年的父亲,究竟是在哪一天丢了自己的孩子。
还能记起来的,是在山神庙前面,毛雪松问老人怎么会丢了孩子的时候,老人的回答:那年包了果园,我和老婆去果园干活,奶奶带着孩子,一转身,孩子就没了。
还有一个瞬间,刘德华说,这十五年,我不敢停下来,不敢回家,总感觉在路上才对得起孩子。老奶奶不是在生活,是在负罪;妈妈不是在生活,是在愧疚。
电影的画面,从福州的一个妈妈丢了孩子开始,川流的人群,一张张寻子的通告,风中凌乱的,不仅仅是为人父母者,还有那个把倒在地上的寻子通告牌子扶起来的警察。
总是有人说,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
很多人总是觉得,只要断了根,就能阻止买卖儿童的罪行,殊不知,这断根,哪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传统的所谓传宗接代的观念,让那些不能生育的、生了女儿的,从心里想要个儿子,这在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断绝。
然后就是照顾孩子。
有人说,只要看得紧,孩子丢不了。可就像刘德华在电影里说的那样,就是一转身,孩子就没了。
要知道,你总要生存下去,才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想要生存,就要工作,就要承包果园之类的;而要工作,要承包果园,总是会少了照顾家人的时间——即便不谈老人和孩子,单纯看现在有多少人在跑通勤过周末、月末、甚至是节日夫妻,可见一斑——而这一切,就是为了一个最基本的需求。
毛雪松在十几万个铁索桥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那条已经被拆掉的仅仅能在梦中出现的铁索桥。
而这短短的几个月当中,他不止一次想要放弃,如果不是老人阻止的话。
想想老人在摩托车上度过的十五年,想必他是在极度的失望当中一次次让自己站起来,继续寻找下去。
村长和毛雪松通电话的时候,我的泪已经开始流了。
老父亲在电话里喊着娃的时候,我已经只能摘下眼镜,擦去阻碍我视线的原本是透明的液体。
当毛雪松站在原本是铁索桥的公路上大喊我就是毛雪松的时候,当那个年迈的父亲和已经剪掉了长辫子的妈妈抱着孩子痛苦的时候,我紧紧抱着坐在我旁边的囡囡,有点不知所措。
我问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